方案、方法、方向
- 转贴
- 2019-06-21 10:33:10
- 易天物联
- 2002
- 来源:
- 易天物联
5月23号,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在“创源”国际电子产业链资源对接大会上表示,”现在不缺的是客户,不缺的是需求。已经有很多需求,很多客户在等,缺的是好的、成熟的方案,缺的是行业里的专家 ”。“物联网都是新应用,不是靠换条线、换个连接技术就能搞定的,还要开发应用、开发技术生态环境,研发周期比较长”,所以缺少系统化思维的方案。
物联网行业前无古人,现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,前面没有车辙。习惯了“拿来主义“的人们发现,”方案“成了当下物联网最稀缺的东西。为什么?因为方案就是解决某个项目、某个问题的算法、思路,方案就是车辙,方案就是过河的石头和桥梁。
解决问题最省力、最便捷的方法就是“拿来主义“。说好听点的叫”拿来主义“,说不好听点的,什么叫法都有。同行抄同行,外行抄外行,实在不行就套方案——假装需求方让别人替你免费写。
曾经遇到一客户,给了他一份PPT方案,他自己不会改PPT,来电话说:“你能不能马上给我换一下LOGO,因为我现在马上要去开会,就用这份方案打动投资人“。
实际上,缺少的不是方案,而是方法;不知道方法,其实是没有方向;找不到方向,原因是没有方法论;形不成方法论,是因为懒于思考。
物联网方案撰写的难点在于,各方的信息高度不对称。包括:
1、视角偏转。各方利益诉求点不一样,都在追求单方利益最大化,出发点不同,解决问题的视角不同,利益难以平衡,需求的解决过程偏转成利益的博弈过程。一个物联网项目,供应链很长,每个供应节点上都有一长串的供应商和服务商,每个厂商都想主导话语权,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。但是物联网项目是系统工程,是系统,就要平衡,就要取舍。需求方往往没有通晓全局的技术评估能力,供应链上任何一家传统企业,也都没有这个能力,于是就出现了“已经有很多需求,很多客户在等”的情况。
2、专业不对等。供应链上的任意一家供应商,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非常专业,这点毋庸置疑。但在非自己的专业领域,他们就非常不专业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隔行如隔山”。尽管有跨界的公司,但跨界谈何容易,跨界总有精力耗尽的那一天,一个人、一个公司不可能精通所有的领域。由于缺少跨界专家,缺少跨界裁判,物联网项目的解决方案就难以撰写、难以评估、非常稀缺。跨界裁判实际上是方法论的输出者和布道者,是意见领袖,但跨界裁判很难获得需求方的信任,并且跨界裁判往往是利益的最小获得者,反而没有动力去修正解决方案。于是经常出现需求方骑驴找驴的尴尬局面。此外,通过中间集成商中转过来的最终需求往往真假难辨,碎片化,和真实需求南辕北辙,甚至最终需求连用户自己也不知道(类似不会说话的小孩,只会哭)增加了方案撰写的成本。
3、沟通方式方法不对。信息的传递有很多种方式,我们通常会选自己所习惯的方式而不是最优的方式。你喜欢打电话,你就以为所有的人都跟你一样喜欢语音沟通;你喜欢微信,你就以为沟通方式只有微信最好。这都是不对的。沟通方式也就是通信方式,有很多种,可以分为即时通信工具和非即时通信工具两类。 即时通信工具是阻塞性的、同步的,优点是马上、立即,缺点是独占双方所有的进程,信息碎片化;非即时通信工具是非阻塞的、异步的,优点是不中断双方既有进程,信息完整,缺点是非实时,通信发起方需要等待反馈。不同体量、不同性质的信息的传递,首先应该考虑选择哪种通信方式,而不是急着先传递出去,但是没有多少人去思考、实践这一点。
解决方案就是做题,类似准备高考前的题海大战。最终需求方不懂公式,只求答案。方案撰写方企图靠公布一套公式的方法一劳永逸,是不可能的。最终用户好不容易了理解了2+3=5,换成3+2还是会懵圈,原因是如前文所说,每个人只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是专家,梦想别人跟你一样触类旁通本身就是浪漫的幻想,何况理解需要过程,而每个人的反射弧长短不一。
多媒体时代,单纯的文字描述已经落伍,一口气看完一百字的人都可以称作英雄。只有文字、图片、动画、视频、3D、配上音乐的自适应网页,才有可能在这个注重颜值、注重第一印象的时代生存。这对于看着本朝太祖《某某选集》成长起来的文字原教旨主义者来说,等同于噩耗。写出一份讨巧的方案,要会写文字,会构图,会P图,会做动画,会淘宝,会做视频剪辑,会配音配乐,会JS脚本,会做自适应网页,懂SEO,会做PPT,会摄影,会摄像,关键是情商要高,上得厅堂下得厨房,做出来的东西既要高端大气上档次,也要低调奢华有内涵,要像 艾米( 李婧姐姐)一样盘儿靓条顺会来事。问题是这种"肤白貌美大长腿、自带干粮矿泉水"的写手,野生的极少。